MBA教育:追求两个维度的优化与创新

2014/9/12 10:10:16      点击:

  清华经管学院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招生方面第一个提出了提前面试的安排,教学形式上又增加了周末班的可能性,我们的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回归MBA教育作为专业学位教育市场导向这个本质。我们追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成效为目标的一个教学过程。围绕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所有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做的这些改革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包括为什么要招生改革,那是因为原来的招生方式并不优化,并不适合MBA教育。问题是谁来改?怎么改?总得有人推动,所以我们推动了。当然一大批国内的兄弟院校也在同期进行,所以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追求两个维度的优化与创新

  我们有全日制项目,有在职项目。在职项目如果你让同学每周来几天,我们有部分同学要从昆明飞过来,对他来说交通成本就很高。所以我们就想是不是能设置集中班,不用每周都来,但是来的时候稍微加强强度,以减少交通的次数和频率。当然也给同学们一些个人时间,每个月有几个周末可以自己安排。但是这也需要他牺牲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对于这些特定的同学来说,他们有能力安排这样的学习时间,因为他们通常都是高层。

  对于一个商学院来说,你会发现它跟本国的文化特质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没有单一维度来衡量学院的质量。什么叫做世界一级或者是世界一流?值得探讨的是,是不是说世界一流就对中国最好?所以我们追求的,也包括中国大多数的学校,追求的是两个维度的优化。第一,你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是有利于中国的,是关系国家民生的,这是第一象限横坐标。第一象限竖坐标是你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是世界一流或者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是按照世界的维度来的。我们和世界比的不光是内容。通常人们说中国教育落后是因为手段落后,方法落后,但是我们的方法可以提高,研究也是一样。因此,这两个如果都能成功,那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也是对世界做贡献的。这个第一象限的研究和教学是我们追求的。

  国际商学院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两年,越来越多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一流名校到中国来,或者想进入中国的市场。他们跟中国院校竞争的态势有若干维度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在蓬勃发展,但是不是随着国力的增长,自然在国际地位上会有上升?不一定,尤其是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说。因为有很多经济很发达的国家他们并没有在商学教育和管理教育上做出世界级的贡献。要把教育做到世界一流不是有钱了就行了,而是要投入和努力。当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MBA市场有推动作用,市场希望你提升。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创新和革新,因为我们有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国培养领袖,为世界培养领袖,为中国培养影响世界的领袖。我们的使命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是一个永久的追求。

  另外一点,世界一流的学校在进入中国。为什么?因为确实经济发展了以后,就会产生这个需求,不仅仅是个人想提升自己,企业也需要提高它的管理,需要有优秀的人才。那这些进入中国的世界一流的大学,是不是他们有一种自负或者是安全的心态,我觉得不是。正相反,他们知道如果不来,他们马上就要被边缘化了。

  1996年开始,我们清华经管学院便和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斯隆管理学院那个时候的院长是有远见的,他认为世界会改变。他们意识到中国会越来越蓬勃,他们该如何参与其中?那就是与清华经管学院合作,这也是他们在中国的世界战略之一。当然斯隆也有其它的策略。

  合作在初期是以教授互访培训为主,他们的教授到我们这来授课,给学生做讲座,与学生交流。六年前,我们开展了MIT的中国实验室。MIT的MBA学生和清华经管学院的MBA学生共同为在中国开业的企业做咨询服务。从早年来说,我们还相对封闭,我们的老师走出去要把英文学好,让学生走出去开阔一下眼界,那时候是中国打开大门拥抱世界。

  但是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经济也在蓬勃的发展。2013年7月的时候,清华经管学院和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推出全球MBA项目。这个全球MBA项目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双语制的教学,中国籍学生在这里要能用英语上课,他们毕业之后能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外籍学生在毕业之后要能以中国的语言来沟通,或者说是生活,这是要求双语制。当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获得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不光是了解,还要深入到根基。

  我们还与MIT合作推出了一个教学模块,被称为“三明治模块”。今年度,MIT的两位教授到清华经管学院来,为这儿的MBA学生授两门完整的创业创新课程。课程中间由清华MBA的高旭东教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8家公司,请出创业者来交流。这统称为三明治模块。此外,清华MBA的学生飞到MIT校园去上一个星期的课程。“三明治模块”加“MIT模块”是我们全球MBA的一个核心或者是标志计划。我们要全球视野,但是你不出去也不行。但是现在时间越来越宝贵,很多同学都不能去得太久。我们的合作院校有100所左右,每学期给我们的MBA学生开放100个互惠交换名额,但是只有50多人申请。所以在中国读MBA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也是我另外定义的,国际化已经成为过去式,国际化是当你相对弱势的时候,你认为国外是先进的,要出去学习。现在的情况是,外企到中国来营业,他们要雇中国人。中国的企业要到外国去营业。我们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一些负责人就说,我们想去这个国家经营,但是我们去哪里找人呢?这就是我们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在全球工作。现在我们已经处在全球化的阶段,我们本身就是世界的重要成份。离开了中国元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全球。

  未来20年中国商学院的风貌

  我想这要分2020年和2030年来说。到2020年的时候,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人均收入翻倍了,人们更有钱了,也就是理论上来说,人们可以去全球的商学院,更多的人可以去读MBA了。但我认为,那个时候更多的人会选择在中国一流的商学院读全球化的MBA。为什么?当然你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视野,尤其是视野不是书本,包括你在和谁交流,和谁说话,这会影响你自我的判断和信心。这就是体验式的学习,这样的项目在中国是有的,有若干个,当然我们也在努力,做其中最好的一个。所以2020年会有更多有能力的人,年轻人想读中国的MBA。另外,更多外国人想读中国的MBA,尤其是海外的华裔,他们可能在海外定居很多年了,在海外上的大学。但是当他们看到中国崛起时,他们内心是兴奋的,对他们的自我价值观也会产生巨大改变。如何寻根?寻根的时候要有实际的收益,不只是回来看看文化。

  目前已经有这个趋势,海外华裔,或者说海外华裔的后代孩子希望能够在中国读研究生。当然也有很多读本科的。但是更大的需求,是当他在海外读了大学之后,回到中国发现,光拿一个外国的学位在中国已经不灵了。第一,他不了解中国国情,第二,他没有中国根基,第三,中国人已经不在乎海外学位了。所以得有一个国内大学的学位。当然我们也面临现实的困难,空气质量越来越糟,这是一个挑战。但是到2020年,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强,而且我们毕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到那时候,清华全球MBA的毕业生可以让你看不出来,是在中国上的MBA。另外一个,我们的中文MBA项目学生入学的年龄在31-33岁左右,他们大多数现在已经是企业的中层,有一些是企业的高层,也有很多是自己做企业创始人的。这些人在2020年的时候已经会对企业、对产业有重要的影响力,有很多新型的企业是他们开创的。到2030年之后,前面所述的境况是以递进的速度持续发展的。

      如何迎接这些挑战,是清华MBA下一步,也包括兄弟院校,中国的MBA项目面临的一个挑战。

      考虑到目前MBA教育的大背景,我们特意开发了MBA教育综合信息平台,鼎控mba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包括MBA考生服务系统、MBA教学管理系统、MBA企业导师系统等多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涵盖MBA教育的整个流程。从流程的每个细节渗透着“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自主构建”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mba.dingkong.net